纵观赛力斯的发家史,可谓是选择大于努力,从弹簧厂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龙头,赛力斯总在最恰当的时间里做出正确抉择,借助东风集团和华为的力量,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迎来如今属于自身个人的高光时刻,成为市值第一的造车新势力。
一、汽车制造商1986年,张兴海成立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这便是赛力斯最早的前身。在成立之初,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的资产不足30万,主要做的是家用电器弹簧、微车坐垫弹簧。20世纪80年代,冰箱、电视和洗衣机是家喻户晓的家电三大件,趁着国产洗衣机市场火热之际,张兴海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出了方丝弹簧,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打破海外垄断,成功拿下了国内洗衣机市场约90%的弹簧份额。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张兴海慢慢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弹簧大王”,并于1995年成功改组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成立了“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即“渝安集团”。1996年,张兴海根据弹簧的原理,成立了“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由渝安集团控股,开始步入到摩托车减震器和汽车减震器领域,再次将减震器做到了行业第一。之后,渝安集团的减震器产品开始远销海外,还在越南成立了商务办事处,并成为了长安汽车的供应商。渝安集团,也从原来的弹簧厂成功变成了汽车零配件公司。到了2002年,慢慢的变成了汽车零配件巨头的张兴海认为,渝安集团不能只做低端的汽车零配件,赚取微薄的利润,而是应该继续往下游做汽车整车制造。然而,汽车整车制造并不简单,是高精度性、高技术性的综合性产业,属于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于是,张兴海便从摩托车开始入手。2002年,渝安集团成立了“新感觉摩托车有限公司”和“新感觉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推出了“新感觉”摩托车品牌,开始从零配件加工转向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不过,由于当时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业已经过于拥挤,渝安集团很难再分到一杯羹,在进入摩托车制造领域短短一年后便选择了退出。此时,一个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机会出现在了张兴海面前。2003年,“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旗下一家生产微型面包车的合资公司严重亏损,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新的合资伙伴生产微型面包车。于是,张兴海立即主动上门找到东风集团,向其毛遂自荐,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与东风集团合资成立了“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渝安”,主要生产“东风小康”系列的微型面包车(即小型客货两用型小汽车),成功拿到了当时宝贵的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为了和东风集团合作,渝安集团还被迫接受东风集团提出的两个条件,一个是承担了之前合资公司所有的债务,另外一个则是将新工厂建在东风集团的大本营—湖北省十堰市。虽然工厂搬去了十堰市,但渝安集团还是将部分核心业务留在了重庆,于2004年在重庆创建了“重庆渝安淮海动力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微型面包车的心脏—微车发动机。在经过两年的探索与研究后,东风渝安的第一辆微型面包车—“东风小康K07”于2005年在武汉上市,并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一年后,“东风小康K07”成功销往海外,出口到了阿拉伯地区。2007年,渝安集团成立了“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小康集团”,并由小康集团控股了重庆渝安淮海动力有限公司。同年,东风小康慢慢的变成了中国微型面包车市场中的四强,并通过了安全、排放、噪声等31项测试的欧洲标准认证,拿到了进军欧洲标准国家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中国微型面包车行业里第一家通过欧盟国家技术标准认证的品牌。
东风小康K07二、东风小康在汽车销售策略上,东风小康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路线,将重点放在二级城市与县级城市,迅速在这一些地方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渠道。在两年时间里,渝安集团就建立了500多家销售门店和800多家服务网点,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和一些比较发达的县级区域。随着中央政府拉动内需、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推出,特别是优先发展小排量汽车的优惠措施,成功促进了东风小康的销量。到了2008年,东风小康在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区脱销,常常会出现经销商持币待购的现象,营销服务网络也辐射到了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口产品到欧洲、中东等地。从2009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推行“汽车下乡活动”,随着公路的建设,不断拉动了农村对微型面包车的需求,为东风小康在农村驰骋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此时,东风小康慢慢的变成了了全国微型面包车销量前三名,市场占有率成功突破了10%。2010年,东风渝安在十堰市建设的东风渝安工业园建成投产,为东风渝安增加了年产10万辆微型面包车的产能,使东风渝安在十堰基地的年产销能力达到30万辆以上。同年,东风渝安在重庆市设立的重庆第二工厂也成功建成投产。通过产能扩建,东风渝安拥有了十堰市和重庆市两大生产基地,具备了年产50万辆微型面包车的能力。
东风小康十堰生产基地内部情况与此同时,渝安集团也进行了重新整合,成立了“重庆小康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小康”,通过重庆小康直接控股了渝安集团和小康集团。同年,东风渝安也更名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小康”。2011年,小康集团更名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后,东风小康的汽车生产下线年,东风小康成立了“东风风光”的子品牌,开始涉足到乘用车领域,开始形成商用车和乘用车双线布局的发展路线。在“东风风光”推出之初,小康集团就明确该品牌要聚焦SUV的发展的策略,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陆续推出了七座乘用车“东风风光360”、超级都市SUV “东风风光580”,以及智能轿跑SUV“东风风光ix5”。东风风光SUV在推出后,很快便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使得东风小康的产销量也逐年上升。2015年,东风小康的SUV产销量为6万台,但到了2017年,东风小康的SUV产销量已经上涨到了19万台,在3年间翻了两倍。与此同时,东风小康整体的汽车销量也于2017年突破了40万辆。2020年,东风小康推出了新世代的燃油动力SUV—“东风风光500”,并于第二年成功出口到了南美市场。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热度持续上升,东风小康的燃油SUV销量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在2018年过后产销量便急剧下滑,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仅完成了15万台和9万台,远不如2017年的产销量。此后,东风风光的燃油SUV销量也难以回到2017年的规模。虽然东风小康有过辉煌,但随市场变化,东风小康也不得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如此,小康集团与东风集团的这次合作,也让小康集团成功从汽车零配件公司转变成为汽车整车制造商,为之后与华为的合作提前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2020年,小康集团与东风公司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将东风小康变成了小康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而东风集团则成为了小康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东风风光旗下现有车型总览三、进军新能源从2003年开始,小康集团便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初步探索,于2003年成立了“瑞驰新能源”品牌。在成立瑞驰新能源后,经历了3年的研发技术,于2006年推出了商用纯电观光车。之后,瑞驰新能源便一直专注在纯电动商用汽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2014年以后,瑞驰新能源相继推出了多款电动微型面包车,并进入了工信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2017年,瑞驰新能源推出了纯电动微型面包车“瑞驰EC35”,售价仅为7.29万元,最大续航里程达到242公里。
瑞驰新能源EC35二代凭借着瑞驰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热销,小康集团成功占据了新能源物流车的细分市场。2020年,瑞驰新能源成为了首个年销量突破1万辆的新能源物流车企业,位列物流细分市场的行业第一。除了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取得成功,小康集团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同样也有布局。2012年,小康集团成立了“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又在两年后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始做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及其有关技术的研发。2015年,随着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陆续出现,小康集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决定把研发重心全面调整到新能源高端汽车领域。2016年,小康集团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5.81元,共发行了1.43亿股,募集资金总净额为达到了7.38亿元,成为重庆第三家A股上市的汽车整车制造商。在上市首日,小康集团便上涨了44.06%,之后又连续收获了17个涨停板,股价最高涨至46.54元。通过上市募集到资金后,小康集团发力新能源赛道刻不容缓,于2016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进军,投入了25亿元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在美国硅谷成立了新能源公司“SF MOTORS”,作为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实施主体,主要研发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与电控系统,希望生产出完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一开始,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还不成熟,类似充电桩、换电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还没形成规模,使得新能源汽车发展举步维艰,小康集团便将研发力量更多放在了美国,还请来了特斯拉联合发起人马丁·艾伯哈德作为公司的顾问。随着四部委于2016年发布了关于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以及充电设施奖励等政策,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在快速的提升,理想、蔚来、小鹏等品牌在经过几年发展后,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车型。2017年,小康集团成功获得了中国第八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牌照,郑重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同步研发,并收购了美国顶级的汽车解决方案集成供应商—AM General。2018年,SF Motors在旧金山发布了首批两款新能源样车,分别为SF5和SF7。其中,SF5还获得了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颁发的无人驾驶牌照,成为与华为合作的第一款车型雏形。在国际局势动荡的影响下,小康集团将新能源汽车业务逐渐移回国内,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于2016年改名为“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并成立了品牌“赛力斯”。虽然将新能源汽车的业务重心迁回国内,但小康集团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到供应链,仍然高度全球化。2019年,以打造国内顶级发动机工厂为目标的“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 智能工厂正式建成投产,并成功生产下线万台发动机。然而,回到国内的小康集团却跟不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了,在新能源电机与电控、车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技术突破受限制,缺少新能源爆款车型等情况下,小康集团的业绩在2017年之后也出现了快速下滑。在2017年至2020年间,小康集团分别实现盈利收入219.34亿元、202.40亿元、181.32亿元和143.02亿元,净利润也从2017年的11.01亿元变为2020年的亏损17.29亿元。
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四、问界在小康集团遭遇困境时,华为的出现为张兴海带来了一丝曙光。在2019年过后,华为便遭受到了欧美国家的制裁,手机销量不断下滑,通信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公司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走出困境,华为开始向其他领域进行尝试,于2019年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希望有机会能够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然而,当时很多汽车制造商并不想与华为合作,担心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交给华为操盘的话,便会丢失了自己汽车原来的灵魂。此时,张兴海站了出来,放低身段主动找上华为,希望有机会能够与华为战略深度绑定,全力打造新能源电车品牌。很快,有过与东风集团合作经验的小康集团也成为了华为的首选,双方于2019年正式公开宣布达成合作。在和华为合作后,小康集团几乎被华为给完全接管了,每一个部门都由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单元的工程师来主导,小康集团各个部门原领导也基本变成了跑腿的。另外,小康集团在公司管理上也参考了华为,设立了各个业务单元,与华为共同成立了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联合工作组,对汽车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完成端到端的闭环管理,甚至在核心部门的薪酬标准上对标华为,提供包括员工持股计划等方面的激励举措。为保障新车上市即能交付,在汽车整车的开发过程中,小康集团还派出团队在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处驻厂,协同管理汽车零配件的开发、产能建设、工艺优化、良率提升、芯片等电子物料供应等,确保供应商能共同推进项目开发,保证产品质量按高标准交付。2021年,小康集团推出了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双电机轿跑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该产品一经发布便引爆了市场。同年,小康集团与华为合作推出了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问界”,并很快推出了“问界M5”和“问界M7”两款SUV车型。在问界的合作里,华为从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全流程为小康集团的问界提供了支持,使得双方形成了联合业务、跨界合作的深度绑定。2022年,小康集团正式更名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也更名为“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赛力斯”。在更名之后,赛力斯全力聚焦到了问界车型的开发上,并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从购车到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验,涵盖了个性化交付、24小时看护等服务,使得用户满意度高达96%以上。与此同时,赛力斯募资15亿元投资建设的重庆两江智慧工厂,也在2022年成功建成投产,并为赛力斯带来了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的产能。凭借着问界,赛力斯在2022年也实现了营收341.05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了104%。不过,由于华为很看重研发的投入,必须确保新产品开发由市场驱动,要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必须领先竞争对手,所以赛力斯在搭建服务网点、产品研发技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导致销售、管理及研发投入大幅度增长,使得2021年赛力斯亏损38.32亿元,成为了近几年之最。2023年,赛力斯与华为数字能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深,并在之后陆续发布了“问界新M7”、“问界M9”和“问界新M5”。在问界新M7上,赛力斯投入了5亿元,针对用户提出的意见,升级了座椅、底盘、智驾和动力等每个方面,最终实现了销量的爆火。此外,问界在2023年也开始出口到海外,进入到欧洲、中东、美洲、非洲全球多个国家,完成了海外市场的初期布局。
问界新M7五、赛力斯2023年,赛力斯全年累计交付问界新能源汽车共计9.4万辆,实现盈利收入358.42亿元,净利润情况也有所好转,亏损了24.5亿元。到了2024年上半年,问界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4.6万辆,赛力斯也在2024年上半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3.9亿。在此情况下,赛力斯的市值也同步飙升,股价一度飙涨至106.66元,总市值一度突破了1500亿元,超越了理想、小鹏等一众新能源汽车厂商。通过与华为的合作,赛力斯从外壳到内在完成了蜕变,不再是当初那个生产微型面包车的东风小康,而是身体和灵魂都成为了全面“华为化”的赛力斯。
赛力斯近年营收与净利润情况2024年,由于国家法规要求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华为将问界品牌及其相关商标和专利都转让给了赛力斯,赛力斯也只花了25亿元便买下了这个在华为看来价值百亿元以上的品牌。尽管拥有了问界全部的商标与专利,但外界也总在质疑,如果赛力斯离开了华为,那么赛力斯与问界又将怎么办呢?在通过与赛力斯合作后,华为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名气已经打响,开始与其他的汽车制造厂商展开了合作,由汽车制造商负责硬件的生产,而华为则负责主导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开发,共同研发智能汽车。以目前所知的信息来看,华为已经与奇瑞、北汽新能源、江淮进行了合作,并推出了“智界”、“享界”和“尊界”三个智能汽车品牌。其中,智界定位的是中档和中高端的智能汽车,是大部分人都购买的起的品牌,而享界则定位在高端轿车,尊界则是定位在超高端车型。
华为智能汽车合作版图虽然,华为目前合作的这一些品牌,与赛力斯旗下问界主要聚焦的SUV不一样,但华为作为一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在未来只会与更多的汽车制造商产生合作,难免有天会产生合作商之间相互的碰撞。与华为的合作,让赛力斯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成功转变为了新能源汽车厂商,完成了许多技术上的迭代和更新,但要想在日趋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继续站稳脚跟,继续实现盈利,赛力斯也深知需要拥有更多独立生存的能力。2023年,赛力斯便成立了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并推出首款车型“蓝电E5”,搭载了比亚迪弗迪动力系统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售价最低为9.98万元。不过,蓝电目前的销量依然难以与问界相提并论,在2024年上半年,蓝电的销量也仅为2000多辆,在过去一年内,蓝电月销量最高也不超过5500辆。对于与华为的合作,以及自身的未来,赛力斯自己肯定也会有焦虑,然而从短时间来看,赛力斯依然需要与华为进行深度绑定,甚至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里,赛力斯与华为的这个绑定只会继续加深,赛力斯不会轻易放弃华为这个大腿。或许,在赛力斯看来,与其担心未来华为的离开,不如做好眼下每一辆车的交付,造好接下来每一款车型,建立属于自身个人的口碑与品牌来的实在。在经历了从弹簧厂转变为汽车零配件公司,再转变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后,赛力斯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选择,抓住了每次可能稍纵即逝的机会,才最终成为如今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型制造企业。现在的赛力斯,在与华为合作后,已经搭建好了完善的研发、供应、制造、销售体系,旗下拥有着问界高端新能源汽车、蓝电新能源汽车、瑞驰电动商用车以及风光SUV等品牌车型,在供应链业务方面,拥有电驱、电控、超级增程系统等生产技术,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龙头。
下一篇:两个坏消息引发调整!A股市场又出现新状况!周三走势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