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dgxuanch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dgxuanch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dgxuanch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dgxuanchi.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中钢天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行业动态_爱游戏官方网站手机版_ayx官网入口
中钢天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中钢天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4-11-09 20:22:19 |   作者: 行业动态

  

中钢天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专门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端锰酸锂的前驱体材料,具有杂质含量低、外观形貌为球形、比表面积小、可实现均匀掺杂等优点。用其制造的高端锰酸锂具有克容量高、循环与贮存性能好、高温性能优越等特点,可满足各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上的要求。四氧化三锰将替代电解二氧化锰作为生产锰酸锂材料的锰源,并且随着锰酸锂及锰酸锂电池的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日益扩大。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低成本长寿命锰基储能锂离子电池”被列为“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项目。随着磷酸锰铁锂工艺的逐步改进和完善,其应用市场逐渐扩大,下游需求提速。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下游应用场景范围十分广泛,总体需求稳步上升,光储、风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线充电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的提升,给磁性材料行业带来发展契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和预测,2022-2027年中国磁材销售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预计到2027年我国磁材销售规模将达到190亿美元。

  检验检测服务行业地域化特征较为显著,企业多集中于如建筑材料及工程、环境监视测定、机动车、电子电器、食品、医学检测等细致划分领域,跨地域、跨领域经营,市场占有率大的行业龙头少。受近年国内政策开放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第三方检测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机遇,国内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上升,中国逐渐跻身质检行业的“世界大国”。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获得资质认定的各类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共有5276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共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检验测试领域来看,传统检验测试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等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电子电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材料测试等新兴领域的检验测试需求不断在增长。我国检验检验测试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未来5年预计复合增长率达11.0%,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 亿元,其中基建检验测试领域市场规模预估约1500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磁性材料产业拥有75,000吨四氧化三锰(其中:电子级四氧化三锰50,000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25,000吨)、20,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5,000吨软磁器件、4000吨金属磁粉芯、2,000吨稀土永磁器件生产能力,金属制作的产品产业拥有70,000吨金属制作的产品生产能力。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企业,国内位居前列的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具有一定行业知名度和较高客户认可度的稀土永磁器件生产企业,国内大基建领域内权威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之一,国内金属制作的产品行业领军企业。

  公司深耕金属(小金属)新材料及检验检验测试业务。其中,金属(小金属)新材料包括锰基新材料和铁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作的产品)产业。

  检验检测服务通过中钢国检(国家金属制品质量检验检验测试中心/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作为国家级检测中心,拥有 CAL、CMA、ILAC+CNAS、住建部见证取样/整体的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工程/城市桥梁资质、交通部综合甲级和桥隧专项检验测试资质和交通部公路工程甲级资质、安全生产甲级检测资质、计量校准、司法鉴定、生态环境、特定种类设备检验检测等近20个资质。拥有约8万平方米大型检测实验室,授权3000+标准、12000+参数的检验测试能力和经验,最重要的包含金属与合金类材料、线材及其制品、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电线电缆、矿用设备、水泥等建筑材料、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钢结构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人防工程、特定种类设备、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航空航天、军民融合、军工基建、海上设施、港口、冶金、矿山、新能源、进出口等检测和校准服务。热门试验提供电子电气RoHS检测、金属材料抵抗腐蚀能力环境试验、材料疲劳试验、材料燃烧试验、大型支座阻尼器检测、声屏障检测、大型结构抗风揭、可降解材料检验测试、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残余应力检测等。通过持续在全国各地增设立分子公司,形成后力强劲的辐射全国的检测服务网络。

  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大多数都用在制备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具备优异的电学性能,高耐腐蚀性和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基本能全面替代传统电解二氧化锰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电子级四氧化三锰是制备锰锌铁氧体等软磁材料的重要原料,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光伏、电子、家电、5G通讯、电力、充电桩等行业,也可用于光学玻璃、热敏电阻等功能材料。

  稀土永磁器件产品是以铁、钕、硼以及少量的添加剂镝、铽等为原料烧结制成的钕铁硼产品,是目前市场主流稀土永磁材料,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工业节能电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等领域。

  永磁器件包括永磁铁氧体器件,是由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具有亚铁磁性的复合氧化物,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相关电机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新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

  铁硅粉、铁硅铝粉等铁基软磁粉末可用来生产软磁金属磁粉芯,大范围的使用在电子通讯、雷达、手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轨道交通等领域。

  锰锌/镍锌铁氧体以铁红为主成分的磁性氧化物,适用于MHz段高频低功率工作场景,主要使用在于电子系统,特别是各种电子变压器、电感器、滤波器等领域。

  金属制品包括弹性材料和军工材料,弹性材料基本的产品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不锈弹簧钢丝,用来制造发动机气门弹簧、减震悬架弹簧、刹车制动弹簧、离合器弹簧以及其他高疲劳性能要求弹簧等。军工材料基本的产品高强度不锈钢丝绳、镀锌钢丝绳,用于减震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特种不锈钢丝(绳)用于以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歼击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等为代表的军工应用领域。

  公司采用事业部模式,按产品将业务活动组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按照“集中管控,专业经营”的原则,处理公司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各事业部均为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能灵活自主地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并迅速作出反应,组织专业化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状态,充分的发挥人力物力优势,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公司经营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由于公司产品多是非标定制产品,公司实施以销定产的订单化生产为主的业务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060.44万元,同比增长0.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62.42万元,同比下降29.62%。主要业绩变动原因为: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以“一加强、两优化、三突破”为路径,贯彻新理念,勇担新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建设,继往开来谱写新时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

  公司作为科研院所转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专家,在锰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作的产品、矿山水泥及冶金装备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公司研发技术团队实力较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89人,其中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设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公司针对国家和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科研软实力逐渐增强。报告期内,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授权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软著授权19项,新增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截至报告期末,企业具有专利639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累计主导制订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0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8项。

  公司是锰基新材、磁性材料、检验测试、金属制作的产品等方面的领先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拥有国家金属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6个国家重要创新平台,8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接近3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任务。报告期内,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50强、制造业100强企业等荣誉。

  公司各级管理团队年富力强,经多年的摸爬滚打具有资深的行业背景以及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行业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公司积极地推进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岗位分红、项目分红、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维度的中长期激励,有效调度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保证团队的稳定性,使得公司具备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公司自2020年4月“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来,连续三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加大授放权、强化市场化机制、实施中长期激励、鼓励探索创新和加强党的领导等各项综合改革措施的落地,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助力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公司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创新驱动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持续深化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精益管理提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同频共振,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困难考验,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保持总体经营平稳。

  一是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以“1+7+10”为牵引,紧盯商业计划书各项指标要求,实现营业收入 27.71亿元,总利润3.67亿元,归母净利润 2.75亿。不考虑投资收益的影响,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市场化竞争能力慢慢地加强。二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共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授权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使命类项目按要求通过验收。三是重点任务推进有序。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形成精益管理的热烈氛围,1100余人次参与“随手拍”,通过员工自发的微改善降本71.53万元,通过降本增效69条清单实现降本增效405万元,通过35个精益课题实现降本增效1064万元;2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项目、3000吨永磁铁氧体器件项目、15000吨尾门弹簧钢丝项目、金属磁粉芯扩建项目、水泥胶砂智能养护及抗压抗折全自动检测装备设计与研发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按节点推进。四是战略定位更加明确。践行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做强锰基新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制作的产品及检验检验测试业务。五是科改示范行动再添亮点。连续三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优秀企业;结合“科改十条”、“新十二条”相关支持政策,制定2023-2025年改革方案,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与科学技术创新相互支撑、互为牵引。六是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名单,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 50强、制造业100强企业等荣誉,四氧化三锰产品获评省级“首批次新材料”。

  以公司“1+7+10”为牵引,压实商业计划书各项指标,向管理要效率、向市场要效益、向现场要能力、向创新要潜力,各产业单元面对今年以来的行业振动,经受住了考验:检测产业深耕铁路、拓展公路及其它检验测试领域,发挥了经营利润“压舱石”作用;锰基新材料产业紧抓市场机遇,推进重点项目;铁基新材料产业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金属制作的产品产业瞄准新能源汽车用钢丝,致力尾门用弹簧钢丝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研究开发;装备制造产业新签合同额再破新高。

  公司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2023年度研发投入1.4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31%。一是使命任务按期完成。对接国家战略,勇担央企使命,支撑重大工程,完全解决“卡脖子”难题。二是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突破。“无铽少镝45UH开发及钕铁硼稀土磁材表面处理技术项目”、“电化学氧化石墨烯项目”、“工程材料数智化检测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研发产业化项目”、“超高强韧弹簧钢丝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等15个科技项目取得很明显的成效。三是勇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任务。全年共申请6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成功获批3项国家级项目。目前全公司在研政府各级项目17项,其中科技部项目1项、工信部项目1项、发改委项目2项、国防科工项目9项、省市级项目4项。

  2023年是科改示范行动再扩围后的第一年,公司作为首批入选企业,起步早,但同样也提前进入到改革深水区,如何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是重点和难点。一是制定新一轮科改行动方案。梳理出19个改革事项和32个时间节点,形成新一轮改革工作推进图,公司深改办全体人员挂图作战、对表推进、按期执行,年内改革事项全部按期完成。二是改革倒逼治理完善。全面推动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化治理机制,充分的发挥公司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实际作用。三是改革紧盯市场导向。公司牢牢把握“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针对下游锰酸锂市场情况,快速反应,年内先后扩建2万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产能,实现利润增收。四是改革提高运行效率。改革出题目,发展做文章,年内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事费用率两项人效指标均有提升。

  公司持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一是组建市场专班。作为“先头部队”,搜集行业信息、寻找市场机遇、开发国际业务。先后完成检验测试、金属磁粉芯、软磁铁氧体三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组团参加广交会,宣传中钢天源品牌;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经营模式。二是实现进口替代。历时 6年,公司率先实现高强度尾门簧钢丝从实验室到产品的转化,并批量供货,为保障我国相关产业领域自主可控做出贡献。三是做好“存量博弈”准备,首先确保国内重点客户市场占有率不下降,再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

  一是落实安全环保责任。逐渐完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管理机制,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自查自改方案,涉及问题全部整改。二是探索绿电降碳举措。公司绿电项目分布式光伏电站于 2023年 8月完成并网发电,截止至今,累计发电121.15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84.63吨,减少二氧化碳575.5吨(等效植树量为787棵),该项目年均发电量419万kWh。三是助力绿色矿山建设。子公司天源装备按照“绿色化”要求,聚焦“小切口”问题,解决辊面在铜矿领域磨损快难题,为国内铜矿乃至有色矿山领域“绿色”“节能”发展提出了“天源方案”,生产的高压辊磨机于年内首次应用于亚洲最大露天铜矿(德兴铜矿)。

  一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及时跟进学习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学习14次;二是圆满完成党委换届,选优配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员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征程;三是坚持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为公司改革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

  公司作为以磁性材料(含锰基新材料)、金属制作的产品及检验测试为主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优势,以碳排放达峰倒逼科学技术创新和公司改革的加速推进,全面做好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以实现“十四五”高水平发展的目标。

  公司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坚持创新发展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成为一家行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的科学技术创新型上市公司。

  公司以新材料产业为核心,做强磁性材料及器件、金属制作的产品及检测服务等核心产业,做优矿山及建材专用设备、精细化工材料及冶金检测设备等特色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材料等业务,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

  到2025年,打造3个1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分别是永磁铁氧体业务、稀土永磁业务、软磁业务,其中,永磁铁氧体器件产能规划达到40,000吨,稀土永磁器件产能规划达到10,000吨,软磁铁氧体器件规划达到20,000吨。打造3-5个隐形冠军产品,其中,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于2024年完成新增10,000吨产能。

  金属制品业务:依托现有市场地位和生产能力,持续做好产品结构调整,更新设备,补齐能力短板,提升产品的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规划期末,金属制作的产品产能由 70,000吨扩至100,000吨。实现世界一流,重点发展高韧高强特种钢丝、复杂断面特种钢丝和特种合金钢丝,打造2-3个隐形冠军产品。

  检验检测服务业务:持续扩充检验测试的项目,建设各地分公司和海外检验测试的机构,扩大服务范围和地域。朝着检测专业覆盖面一流、区域覆盖面一流、业绩一流、检验测试手段、检测环境条件一流和企业文化一流五个“一流”目标奋进,进而实现检测产业“世界一流”目标。

  芴系材料做到国内领头羊,打造1个隐形冠军产品,OLED产品成为国内一线生产厂商,在冶金和煤焦检验测试业务方面,产品进一步向自动化和智能化集成方向发展,致力于成为煤焦检测解决方案的引领者。

  在装备业务发展方面,打造1-2个隐形冠军产品。基于现有产能,重点做好水泥用辊压机市场开拓。

  公司以已产业化的电池级磷酸铁和电池级四氧化三锰为基础,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与多方在新能源领域继续纵深合作。其中横向(新能源材料领域):锂电材料+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纵向(产业链分布):原材料(矿)+磷酸铁+磷酸铁锂、四氧化三锰+锰酸锂/富锂锰基材料、原材料(矿)+磷酸铁锰+磷酸铁锰锂;低钴无钴/前驱体及材料+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催化剂+膜电极、金属双极板。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统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持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以高水平发展为主线”,总利润、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

  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六个着力”,结合公司自身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将着力抓好以下6方面工作:

  (3)着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快培育适合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新产品新赛道,稳妥推动原有产业强基升级;

  (4)着力深化改革,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

  (5)着力增强战略支撑能力,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谋划符合公司高水平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方案;

  (6)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有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年重点工作

  持续推进“1+7+10”总体经营目标,接续完善细化专项方案,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以商业计划书为抓手,一手抓战略落地、一手抓价值创造,勇担当、强绩效、创一流,深入推动新型经营责任制在中钢天源落地落实。一是要贯彻“锻长板”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各产业要找到自身“长板”,方能聚焦优势。二是要贯彻“市场化”理念,激发组织活力。一方面,我们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要有“山不向我走来,我就向山走去”的坚持,主动寻找市场、拥抱市场,决不做漂泊在市场上的“浮萍”;另一方面,公司也要一直在优化考核方式,建立刚性兑现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要贯彻“排头兵”信念,勇担当比贡献。各产业单位要以 “跳起来摘桃子”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4年总体研发费用预算为1.5亿元。一是要聚焦相关指标落地。2024年度,公司新产品销售率要不低于20%,专利申请量要不低于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要不低于50%。二是要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南京研究院为“研发引擎”,整合优势研发资源,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快速推进新能源领域锰基新材料、铁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用精密异型材料等先进材料研发,探索原创性的研发技术。三是要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作用。用好中钢天源三级创新体系,促使公司技术委员会、南京研究院、实体单位技术部门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不断的提高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四是要逐渐完备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培育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优化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对于能带来大幅市场增量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可探索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享等方式,充分调动研发人员主观能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各产业单位全面审视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以“四化”为方向引领,以“四有”为经营纲领,持续做好改革相关工作,并将改革目标和步调与公司战略方向相一致。二是落实新型经营责任制。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关注全员全流程全链条推进降本增效,2024年度公司总体力争降本增效3000万元。坚持强绩效导向,对于产业单位倡导“结果论英雄”,对于领导干部要持续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于科学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提倡“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多劳多得”。三是扎实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第二阶段工作,时至今日公司的各项改革工作早已进入深水区,还要按步骤、按节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按照“坚守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依法合规经营底线”的思路。一是要全方面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合规意识,知敬畏、守底线,对照法律和法规,对照制度要求,聚焦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合规。二是要建立健全合规风险识别机制。预判各项工作在合规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并评定风险等级,以每季度为周期,2024年度要完成4期合规风险识别清单,不断拓宽公司合规管理边界。三是要提升全面抗风险能力。将制度防风险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对接好各项制度,既要严格遵守上位制度,又要符合公司自身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按照“文件全不全、流程短不短、风险准不准、效果好不好”的标准,筛分出我们自身制度的“主干”和“枝干”,并及时清洗整理“枯枝”,对于低效、失效、无效的制度文件及时废除,最终形成公司制度树。将管控要求转化为制度、落实到流程、固化到岗位、强化于监督,一直在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方面提高公司抵御风险能力。

  一是要紧抓政策,赢得“外延式”发展机遇。参透研透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12月7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把握政策风口,寻找“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检验检测、装备等产业机会;力争把握国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机遇,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开发内外贸市场。二是要转变思路,夯实“内涵式”发展基础。要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制定不同的要求。以2023年度各产业单位产能利用率指标为参考依据,接近满产的单位要继续保持;产能利用率大于80%的,要力争同比提升10%;产能利用率小于80%的,原则上要同比提升20%,以上要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的大前提下进行,做到“有订单的生产”。对于《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中所涉及的电池材料、铁基新材料等,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取得突破。三是要用好展会平台,卖产品找资源树品牌。积极拓展参加行业会议、技术研讨会等,今年要继续争取广交会参展名额,树立公司品牌;组织技术人员、采购人员参加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海进博会),拓展视野、挖掘信息;组织销售人员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展会,争取扩大外贸份额。

  对照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2024年要以安全管理强化年为主线,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一是要提高站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管理的人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忧患意识,落实使命担当,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状态,落实好新型经营责任制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要求,坚决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年内较大事故为 0,守护好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要心怀敬畏,抓好节能减碳和环保工作。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管控安全生态环境风险,关注吨产品煤下降率指标,树立“降本就是增效,节约就是利润”的正确导向。三要防范风险,压实安全环保责任。逐步加强日常检查,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要把安全生产和节能减碳环保责任书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下去,压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

  公司以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为远大目标,也同样要有足以支撑匹配世界一流企业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任重而道远。一是对党忠诚讲政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认真执行公司党委决定,重大情况及时报告。二是求真务实勇担当。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注重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专注于专业本领的提升。三是廉洁奉公树形象。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习惯过紧日子,支出

  费用力争下降5%。四是坚持严的基调不放松。紧盯“关键少数”加强日常监督,尤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深化“大监督”工作格局,建设协同高效监督体系。

  我们各个企业分布在各地,本身管理幅度和管理成本就比较大,而各产业之间发展程度又不完全一样,有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有的企业产品利润低、成本高;有的企业效益多年来没有明显增长;有的企业产品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薄弱。部分企业成本、效率还没做到极致,高成本体质还没有正真获得根本改善,精益运营潜力很大。

  产研结合还不够紧密,重大原创性技术成果缺乏,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参差不齐,数智化转型任重道远。一些产业技术人员缺乏,一些领域领军人才紧缺,高科技赋能国际化作用尚未充分的发挥,高科技布局战略新兴起的产业仍在路上。

  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底线意识上还须加强,还须围绕提升合规管理能力、推进合规管理重点举措,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

  安全基础管理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风险治理结合自己实际的针对性不够、有效性打折扣。

  公司下游客户货款结算周期比较长,随公司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应收账款规模相应增长,将影响企业的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上一篇:接住广交会订单 肇税助企忙交给
下一篇:好样的!渔民捕获极危扁鲨后决断放生